第396章 魏征忠言_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
笔趣阁 > 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 > 第396章 魏征忠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96章 魏征忠言

  第三百九十六章魏征忠言当李炎回到长安的时候,发现长安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陶朱馆竟然被五姓七望挤兑得无以为续,被迫停业,管事邹凤炽被人打得身负重伤。五姓七望所控制的各大商店囤积居奇,长安城中物价飞涨,百姓连米都无法购买。五姓七望甚至威胁李世民,要李世民废除李炎的太子之位,否则他们就不与朝廷妥协,让国家秩序陷入混乱之中。这时,马周找到李炎,马周对李炎说道:“现在情况很微妙,五姓七望摆明了要和你为敌,他们势力庞大,你要小心为上。”

  李炎却微微一笑,口中说道:“五姓七望?既然他们已对我宣战,我又岂能容下他们?”

  马周不由苦笑着:“你可知五姓七望的势力强大?”

  “五姓七望乃是天下最强大的五个姓氏,七大家族,天下官员,五姓七望近半,五姓七望拥有足以改变天下大势的能量,得罪了五姓七望,若是普通人,在大唐必无立锥之地,哪怕你是太子,也万万不能得罪了五姓七望,否则必然根基不稳!”

  李炎说道:“现在不是我容不下五姓七望,而是五姓七望铁了心与我为敌。”

  “老师,你可知五姓七望为何针对我,与我为敌吗?朝中官员又都如何看待此事?”

  马周说道:“这个应该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,不过能联系五姓七望一起反对你,此人的能量绝对很强大,而且必是许给五姓七望巨大的利益,否则,五姓七望绝不会掺合此事。”

  “至于朝中的大臣,隶属于五姓七望的大臣大多倾向于本家族,另一部分不属于五姓七望的大臣则大多支持殿下,房玄龄、褚遂良态度暧昧,李勣、程咬金、等大臣多倾向于殿下,长孙无忌则旗帜鲜明,公开与五姓七望站在一起。”

  “嗯,长孙无忌此举也不出乎意外,怕是这五姓七望联合在一起要挟朝廷,少不了他从中串联,对了,魏征什么态度?”

  “魏征坚决支持太子殿下,只是现在魏征生了重病,所以作用不似以前那么大。”

  一听魏征重病,李炎心中不由一颤,原有时空的历史上,魏征正是在这一时期病死,魏征是一个忠臣,一切都从国家利益考虑,而自己则十分贫寒,这样的大臣,才是国家真正的栋梁。若魏征病逝,一来自己少了一个强力的臂助,二来对国家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。李炎决定先去看看魏征,当下,李炎进入了长安城,先是到大兴宫见了李世民,汇报了一下自己在新罗的经历,以及自己如何平定新罗叛乱的过程。随后,李炎对李世民说,听说魏征病重,自己想探望一下。李世民觉得这事也无伤大雅,当即表示同意,于是李炎离开了皇宫,直奔魏征位于永兴坊的府邸。永兴坊,中央建起一座豪宅,上一次魏征家里失火,于是李炎为魏征新修起了这座大宅子。李炎进入宅中,来到了魏征的病榻前,魏征躺在床上,一脸病容,瘦骨嶙峋,一看就知已是病入膏肓。一见李炎来了,魏征强自挣扎想要下榻,李炎连忙说道:“魏相国不必多礼,好好休息,本宫站在这里就行。”

  魏征的眼角滚下一滴混沌的老泪,口中说道:“我这把老骨头,怕是再也撑不下去了。”

  李炎说道:“魏相国安心养病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”

  魏征摇了摇头,口中说道:“我这次怕是熬不过去了……”“老臣最担心的就是大唐的江山社稷,大唐能出现太子这样杰出的储君是社稷之福,百姓之幸,只是,太子面临着重重困难,五姓七望已然公开站出来反对太子,我相信,以太子的能力定可以击败五姓七望,但我怕太子意气用事,将五姓七望逼到绝路。”

  “五姓七望是天下最强大的七个家族,潜在能力巨大,朝中大臣,出身于五姓七望的过半,若是将他们逼到绝路,他们必拼死抵抗,到时,大唐的根基就毁了。”

  李炎一点头说道:“魏相国的话本宫一定会好好考虑。”

  “魏相国好好休息,对于你的家人,有什么需要本宫照顾的吗?”

  魏征摇了摇头说道:“我的孩子虽不能大富大贵,但足以自给自足。”

  李炎的心中很是感动,心说魏征真是一个忠臣,一心为国,已病成这个样子,还在为国家大事着想,而对他自己的家庭却没有一丝要求,这样的人,才是国家的栋梁啊。可惜啊,魏征眼见就要去逝,真是让人伤感。李炎又问道:“魏相国,还有什么需要交待的,你一并与本宫说吧。”

  魏征颤声说道:“当今皇上从谏如流,是难得的明君,而老臣观之,太子殿下未来成就必然在当今皇帝之上,必是千古第一名君,大唐有太子这样的储君,必然可以进入一个盛世,可惜,老臣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,老臣只盼太子殿下能轻徭薄役,善待百姓,如此,老臣无憾矣!”

  李炎拉住了魏征的手,他完全被魏征的一番为国为民之心所感动,原来,这世上真有这种只为国家,而毫不利己的好官,大唐能有这样的相国,真是国家之福啊!长安城外的行宫之中,李炎与邹凤炽一番交谈之后心中已有了主意。他知道,要打破长安城中五姓七望的囤积居奇,要先从最根本的粮食入手,只要粮食的价格恢复正常,那其它的物资价格很快也会恢复过来。而长安城的粮价飞涨,并不是因为缺少粮食,相反,由于风调雨顺,大唐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,长安并不缺粮食,之所以粮价飞涨,只是因为五姓七望所控制商人的囤积炒作。李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抑粮价,而想要平抑粮价,就要摆脱五姓七望的控制,将外地的粮食大量运进长安,如此一来,五姓七望所控制的粮食价格必然大跌。李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陶朱馆。李炎当即找来陶朱馆的一些头目,让他们将隐朱馆收拾妥当,随后,又让五百卫队守卫陶朱馆,以防止别人来陶朱馆捣乱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